7月12日上午,由烟台晚报携手芝罘区白石街道白春社区举办的“老于帮办”进社区活动第387站,在新石路和白竹街交会处社区健身小广场如期举行。烟台晚报“老于帮办”栏目记者、参与活动各单位工作人员和热心志愿者们帮助市民解决了一系列难题,“老物件”维修、免费理发、法律咨询、健康义诊、家政服务等惠民项目,受到市民好评。
听说“老于帮办”来到自家门口,当天上午,许多辖区群众早早来到活动现场,向“老于帮办”栏目记者和现场工作人员诉说自己遇到的烦心事。家住福山区的丛先生当天特意坐公交车来到现场,找“老于帮办”记者求助。
丛先生会木工,还会水暖改造,经常帮人干一些室内装修方面的工程。去年10月份,经朋友介绍,丛先生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小区承揽了一项室内装修的工程。该工程款总计1万多元。在施工过程中,装饰公司分两次、共给了他6000多元的工程款,但还有4000多元一直没有结清。丛先生希望对方能尽快结算。丛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每次去要钱,装饰公司负责人答应得挺痛快,但总是让他“过两三天再来”,就这样一直拖了半年。他希望尽快讨回这笔尾款。
接到丛先生的求助后,记者当天下午联系了装饰公司项目经理周先生。周经理承认曾找丛先生装修,但他辩称,丛先生在施工中,出现过质量上的瑕疵,他们要求丛先生维修时,他正在别的工地干活,没及时回来处理。虽然后来丛先生按要求做了维修,但还是延误了工期,房主当时很不满意。这事经过反复解释,最后才得到了房主的谅解。周经理表示,虽然丛先生存在一定过错,但公司并不会因此克扣他的工程款,他们会尽快联系丛先生结清这笔工程款。
昨天上午,丛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感谢,称周经理让他周五到公司将剩余的4000元尾款结清。
每周的“老于帮办”进社区活动,都有不少市民咨询法律方面的问题。当天上午,山东同济律师事务所王智光律师、山东龙湃律师事务所高旭东律师、北京德恒(烟台)律师事务所王乙钧律师先后接待了17位市民。市民提出的问题中,以劳动争议、合同纠纷、财产继承等方面居多。
市民于女士心事重重地来到法律咨询席前,向帮办律师哭诉自己的遭遇:5年前,自己入职一家电子元器件公司,由于加班是常态,收入也不高,最近要申请离职,到另一家公司工作,但公司领导放话,自己的岗位涉及商业秘密,不许于女士到其他公司工作,否则就是侵犯自己公司的商业秘密,将报警抓人。这可把于女士吓坏了:从到这个公司,自己就在流水线上工作,其间外出学习过操作流程,但公司从来没有支付过一分钱的保密费用,这怎么就要一辈子“卖”给公司了呢?
山东同济律师事务所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智光律师安慰于女士:公司的做法于法无据,不必害怕,放心办理离职手续即可。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熟悉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及时信息和经营信息。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很多情况下会牵涉到对劳动权利的保护。在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商业秘密所有者与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往往是不公平的,如果员工以后不想在这家单位工作,商业秘密所有者不可能再支付工资,但员工还要替商业秘密所有者保密。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方式主要是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违反约定或保密要求,披露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9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是结果犯,只有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以上才追诉。基于上述规定,于女士的工作岗位是否接触到商业秘密本身就是一个问号,退一步讲,即便是商业秘密,那么,公司根本没有为员工发放相应的保密费用,这种权利义务的严重不对等得不到法律保护。
43岁的李女士是某公司的项目经理,最近3个月持续失眠、心悸、工作效率低,于是来到“老于帮办”进社区活动现场求助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宫媛媛与李女士沟通后发现,李女士存在职场焦虑的问题。
“这类问题初期表现为频繁的自我否定,反复检查邮件确认工作细节,对于领导的评价异常敏感,常常因同事无心之言而陷入自我怀疑。这些表现是焦虑情绪的典型信号。”宫媛媛分析,李女士的焦虑症在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与自我要求过高的矛盾,包括李女士在童年时期父母的严苛教育模式,也让她形成了过度追求完美的认知模式。
宫媛媛建议,这次治疗采用认知疗法与动力催眠训练相结合的方案。首次咨询通过认知行为分析,帮助李女士识别“必须时刻完美”的绝对化思维,引导其用“我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即可”的合理信念替代。随后进行动力催眠训练,通过渐进式肌肉放松配合积极意象引导,使其在深度放松状态下建立“工作顺利推进”的正向心理锚点,帮助李女士调节焦虑情绪。
家庭支持对于预防职场焦虑至关重要。宫媛媛建议,家人采用“共情倾听+边界尊重”的沟通模式,避免使用评价性语言,用“我感受到你很疲惫,愿意聊聊吗”替代说教。定期组织家庭休闲活动,建立轻松的情感联结。同时,也可协助制定休息表,设置“无工作时段”,帮助李女士建立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区隔。
在“老于帮办”活动现场,免费理发一直是最受社区居民欢迎的项目。当天上午,距离活动开始还有15分钟,王瑛和张群青两位理发师已经到达现场准备迎接顾客了。
张群青首先给一位老先生理发,她一边理发一边跟对方亲切交谈,动作行云流水。10分钟以后理完发,老先生对着镜子照了照,看着自己的新发型开心地表示:“今天的理发师不仅手艺好,服务态度也很热情。”
80岁的张先生家住白兰街。上午9点半,当理发师王瑛给他修剪完头发后,老先生开心不已:“我们社区老年人挺多,像我这样上了年纪的人外出剪头发不方便,有的时候干脆自己在家里剪剪。今天有专业理发师来给大家服务,而且还是免费的,我和几位邻居上午一起过来了。理发师帮助大家剪发,在炎炎夏日给我们送来了‘清爽’,我打心里感谢她们,也感谢‘老于帮办’跟社区组织这样的活动。”
董先生家住万达社区,他出来办事时恰巧路过,看到有人在街头理发,董先生也坐了下来。他笑着对记者说:“我平时理发每次都要花20块钱,今天路过这里抓住了这次免费理发的机会,心情很不错。”理完头发后,董先生赞叹:“今天的理发师手艺不错,比我平时在理发馆剪得还好!以后我还会多来现场支持你们的活动。”
“今天上午天气很热,两位理发师非常辛苦,为了给我们的居民理发,一口水也没喝。”白春社区高雁书记说,“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打心里感谢她们。”
智齿问题常常成为年轻人关注的口腔健康焦点。在当天的健康义诊活动中,烟台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医生袁昊轩接诊了多例患者,其中26岁的李女士因反复发作的智齿疼痛前来找医生求助。
袁昊轩医生检查发现,李女士右下颌智齿呈阻生状态,牙龈瓣与牙冠间形成深约4mm的盲袋,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伴有脓性分泌物渗出。“这正是典型的智齿冠周炎表现,”袁昊轩解释,“智齿作为最后萌出的恒牙,常因萌出空间不足导致部分牙冠被牙龈覆盖,形成容易积存食物残渣的‘口袋’结构。”当口腔清洁不到位时,残留的食物残渣会引发细菌感染,造成牙龈红肿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急性发作时还可能伴有面部肿胀和淋巴结肿大。
针对患者“能否只吃药不拔牙”的疑问,袁昊轩医生详细说明治疗原则:“急性炎症期需局部冠周冲洗上药,配合抗菌治疗。但根本解决方法在于评估智齿生长状态——对于位置异常、反复发炎的阻生智齿,建议在炎症控制后择期拔除。”袁昊轩医生提醒,若拖延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诱发颌骨骨髓炎或邻牙龋坏,个别严重病例甚至会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
对于大众关心的预防措施,医生给出专业建议:18-25岁人群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通过全景片观察智齿生长方向;日常刷牙时注意清洁最后方牙位,使用单束刷重点清洁牙龈边缘;发现智齿区域持续性胀痛或异味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袁昊轩医生强调:“看似轻微的智齿不适,实则潜藏多种并发症风险,科学的干预时机能最大限度降低治疗难度。”
本期活动,一位特殊的读者来到现场,他从1992年订阅《烟台晚报》试刊号、创刊号到2025年已连续订阅了33年的报纸。当天活动结束时,他又找小报童发行公司工作人员,给自己订上了2026年度的《烟台晚报》。“你们来到我家门口,怎么能错过订报的时机呢?!”晚报资深读者、家住白石新城的吕国钧对《烟台晚报》有着别样的情感。
每天晨光初现,吕国钧总是第一时间从报箱里取出当日的报纸,在仔细阅读后再珍重地收藏起来。
“我最喜欢收藏咱们的报纸了!我通过读报了解很多原来并不清楚的烟台风物,咱们的《烟台晚报》更是真实地记录着烟台的发展和繁荣。”吕国钧告诉记者,他收藏了所有的《烟台晚报》,包括1992年8月试发行的第一张报纸。如今,这些报纸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吕国钧家的书房里。
吕国钧回忆起当年参加晚报首发仪式的场景:“1992年8月8日,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周六下午,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子去参加首发仪式。只听见当时的晚报负责人一声令下,十几名女发行员将报纸送到烟台的大街小巷。”
读报是一种习惯,订报是一种陪伴。《烟台晚报》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走过他们的青春年华。活动的最后,吕国钧说:“我参加过《烟台晚报》三周年、五周年、十周年等纪念活动。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将来还能参加四十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
“老于帮办”进社区活动,家政服务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当天在活动现场,有多位市民因家政方面的问题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求助。
张女士家住新兴街,由于年久失修,她家有一个大立柜的门锁坏了,想找人维修,但不知道上哪儿找。“我想通过‘老于帮办’找靠谱的专业人员,帮我换一把新锁。”恒誉家政工作人员很快帮张女士联系了修锁师傅。当天下午,修锁师傅来到张女士家中,由于这个柜子的“年龄”40多岁了,以前的旧锁具已经找不到配锁的零件。修锁师傅将旧锁卸下,给张女士重新换了一把新锁。
苏女士家住新光街,自6年前家里安上了空调一直没清洗过。夏至以后,烟台天气逐渐炎热,空调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了。最近几天,她和家人每次开空调都感觉有异味,老伴经常被呛得咳嗽。邻居告诉苏女士,她的空调应该清洗了。苏女士来到活动现场,希望通过“老于帮办”找一家正规公司,为自己的空调“洗洗肺”。另外,家住白兰街的高女士家的饮水机,家住新石南路的刘先生家的热水器也需要清洗,现场负责接待的恒誉家政姜总分别帮他们联系了技术人员,并约定第二天上门服务。
黄女士这两年一直帮女儿照看孩子,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她希望找个保姆,帮自己收拾卫生,每天中午帮自己做顿饭。听说“老于帮办”来到社区,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现场电话联系,很快为黄女士找到了保姆。黄女士很开心:“以后我终于可以轻松一些了,‘老于帮办’的办事效率线站,相约兴隆街社区
当天上午从9点到11点,“老于”团队累计接待市民176人次。市民提出的各类问题中,法律方面17件、健康方面102件、生活咨询和家政方面32件、其他问题25件。这些问题绝大多数当场解决,还有少部分暂未解决的难题,栏目记者和工作人员正在抓紧联系相关部门,争取早日给市民一个合理答复。
7月19日,“老于帮办”进社区活动第388站将移师芝罘区向阳街道兴隆街社区举行,活动地址在兴隆街天后行宫戏台。今后,“老于帮办”进社区活动,还将在市区各街道各社区陆续开展。如果您希望“老于”来到您所在的社区,您对晚报“老于帮办”栏目有哪些意见和建议,您想得到哪些帮助,可以拨打6601234或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