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改编话剧上演个体的善意最终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自身-Im(中国体育)
您好,欢迎访问Im(中国体育)官网!
企业新闻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Im(中国体育)
邮箱:Im569625690@126.com
电话:0351-2579239
地址:太原市万柏林区小井峪社区华峪东区A区1幢4单元3层01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改编话剧上演个体的善意最终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自身
发布时间:2025-08-11 23:29:23浏览次数: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2002年大仲马诞生200周年之际,法国给作家大仲马补办国葬,在法国文化伟人安葬地将其与伏尔泰、卢梭、雨果等同葬。灵柩的蓝旗上绣着的名言便出自《三个火枪手》中最知名的这句话。

  《三个火枪手》作为大仲马晚年时期自认的“最得意的作品”,至今已数十次被改编为舞台剧、动画、游戏等多种形式。2025年6月3日-6月15日,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话剧《三个火枪手》在茉莉花剧场上演。本次演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力邀爱尔兰知名编剧、导演,爱尔兰戏剧协会董事会成员、苏格兰剧院评论家奖及终身成就奖获奖者安迪·阿诺德,对这部融合了英雄主义、浪漫情怀、快节奏叙事、主角逆袭等元素的大仲马代表作进行了舞台新编,呈现了一场少年骑士的成长冒险。

  路易十三时期,热血青年达达尼安怀揣着骑士梦初入巴黎,却因一场街头冲突与三位传奇火枪手——阿多斯、波尔托斯与阿拉密斯不打不相识并结为好友。此时,红衣主教正密谋动摇王权,他意欲制造一起王室丑闻,离间国王与王后之间的感情,并挑拨英法两国关系。为守护王室名誉,保持两国和平,达达尼安与三个火枪手接下致命任务。途中,剑影与阴谋交织,红衣主教爪牙一路追杀,蛇蝎美人米莱狄黄雀在后,千钧一发之际,火枪手们以性命相托的誓言,在权谋与漩涡中劈出裂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三个火枪手》这个知名文学IP渊源颇深,早在1985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由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合并而成)就与法国马赛国家剧院合作过一版舞台剧,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四十载时光流转,这个经典IP重回上海舞台。

  本次与安迪·阿诺德合作《三个火枪手》,他对800余页的(中文版)原著进行了剧情上的取舍,在保留原著宫廷权谋与骑士精神交织的叙事骨架基础上,以轻盈幽默的叙事基调,加入极具风格的人物群戏和动作场面,再现了大仲马笔触中的诙谐与浪漫,并突出形体表演与动作场面设计,通过极具风格的打斗戏份构建戏剧张力——这也是他与跨语言团队合作时的习惯,他会更加注重视觉表达和形式创新,通过强化形体表演、视觉呈现与氛围营造来突破沟通壁垒,以期实现舞台效果最大化。

  在安迪·阿诺德看来,《三个火枪手》与现代观众的共鸣主要来自戏剧风格本身。它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节奏明快轻松,同时保持着高度戏剧化的表现形式。他认为这种纯粹的戏剧语言,能跨越时空界限,与任何时代的观众产生联结。“我们通过剧本重构为作品注入了梦幻元素和超现实主义色彩,这种处理方式恰恰构成了与观众共鸣的关键。无论身处世界哪个角落,观众都能欣赏这种节奏紧凑、张力十足的戏剧作品。”他也表示,这个故事本质上关于“联结”——人与人在困境中彼此扶持、共同对抗敌人的精神。这种超越个体、强调友谊与凝聚力的理念,能跨越所有文化的边界。

  文学顾问、翻译赵晗将《三个火枪手》看作是为现代人提供精神冒险的出口,剧中反复喊出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并非简单的利他主义,而是构建了一种动态的责任与善意循环。这种朴素的智慧在达达尼安从小镇青年成长为火枪手的过程中尤为明显——他通过帮助他人(即使这些人早前与他约了决斗)赢得盟友,最终在致命任务中也获得了这些盟友坚实的支撑。

  虽然名为三个“火枪手”,但由于火绳枪装填缓慢,于是在日常任务与决斗中,火枪手们更多、也更擅长使用剑,因此演员们几乎全员持剑上阵。几乎所有演员都参与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剑术训练,且每场演出前都会进行fight call,即剑术场面复习。这是故事的核心看点之一,演员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剑术训练中。

  在动作场面作为本剧一大看点的前提下,为了给表演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角色的行动、调度更有层次和张力,舞美设计奚男使用了很多暴露结构的平台作为主体,既呈现城市街巷的纵深感,同时也形成了许多上下错落的通道。这些错综复杂的结构也象征着当时环境下多股势力的交织碰撞。粗粝的质感,是导演安迪·阿诺德和奚男在制定舞美方案时就决定下的视觉呈现的方向。建筑上的变形隐喻火枪手们的桀骜不羁,但是粗粝柱子一根根扎扎实实地落在地上,又是他们的忠诚与正义。天空中被撕开的天际线隐隐绰绰,它可能是巴黎,也可能是伦敦,轮廓在薄雾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就像大仲马笔下史实和虚构的巧妙融合。

  更有趣的是,作曲玛拉奇·阿诺德用两个椰子空壳相互敲击的声音表现马蹄声。这种看似荒诞的设计,暗藏了导演安迪·阿诺德另一创作理念,即“好玩的逼真”。“戏剧不是现实,真正的马蹄声音效没有这么有趣,我把用椰子壳撞击声做出来的音效,称之为戏剧音效。对我来说很好玩,观众也能会心一笑。” 至于核心乐器,采用的是17世纪在法国应用广泛的乐器——竖琴,在导演看来,它的音色和质感能自然地引出故事,“发出人物内心的声音”。为了实现“动作即音乐,音乐即叙事”的美学融合,部分演员在候场的间隙,还要用箱鼓、镲片等简易乐器编织出巴黎街巷的市井交响,音乐成为角色内心的延伸。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八个字,是火枪手们用生命践行的生存哲学与行动契约,它勾勒出一种朴素的、却极具韧性的社会联结:个体付出的善意与责任,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最终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自身,形成坚不可摧的支撑网络。

  演出时间:2025年6月3日-6月15日 19:30(周一/周四无演出,周六加演14:00场,周日仅14:00场)

更多>>

推荐新闻